应试教育问题究竟在哪?

很多人说,中国的教育有问题,但貌似所有的人都在按部就班的完成着他们应尽的职责,学生上课,老师讲课,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中国现在的应试教育的问题并不是应试,而是教育。


平心而论,应试作为考察一个人知识掌握程度的国际通用做法,是目前存在的最公平的方式之一,被人们所标榜的美国素质教育,往往套上了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光环,本质还是应试教育,没有什么不同。那中国的教育有什么不一样的呢?


现在的教育有一些啼笑皆非的事情,一个正常的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就被不同阶段的升学目标所绑架,小学要升初中,初中要升高中,高中要升大学。于是一个又一个目标被固化,被人为的千篇一律。就像一批拥挤着冲向屠宰场的猪仔,被分数线的闸门选成优良中下,然后欢快的成为社会运转的一颗螺丝钉。高考被妖魔化,成为了所有初级学生的一个终点,貌似人生将在高考之后结束一样,至于你所需要考虑的,就是考上一个“好”大学,仅此而已。但其实,你的人生并不是一个好大学所能完全决定,也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只要进去就能得到拯救。教育所应当提供给一个人的,应当是一个更大的世界,而非具体的知识本身。知识会不断的忘记,直到你剩下知识的骨架,细枝末节全部遗失在你的脑海。而教育如果针对于知识,我叫这种为可以忘却的教育,看似面面俱到,实则没有什么卵用。


所以无数人就这样一路走来,按部就班,一板一眼然后十多年的努力浓缩成一个小小的成绩,把人投到相应的地方去。明朝时曾为了防止职业之间的流动,父职子荫,身为一个屠夫的儿子,那么也终将成为一个屠夫。简单,高效,稳定,没人性。现在看起来可能像个笑话一般,可是从根本上看,貌似和现在没有什么区别。多少人选择专业的时候所参考的唯一标准就是那个三位数的分数,再加上服从调剂的一个浅浅的对勾,因为自己也不知道,我要去做什么。于是分数决定了专业,一辈子的道路就押在了服从调剂所产生的莫名其妙的方向,更别说还有许多人是家长替带做出的选择。清华北大的经管专业,状元云集,但也有不少人上到一半转出来,认为自己并不适合,当初选择的时候可能仅仅是为了让自己的分数不被“浪费”,所以选择了这个并不适合自己的专业。这些应试方面的天才们得到了应有的教育吗?他们意识到了,也转到了自己喜欢的道路,但从全国来看,绝大多数的人选择去接收,去按照这个专业学下去,就像强迫自己吃屎一样,还要努力骗自己吃的开心。几百年的时间,推进之处便仅仅在于从出身论职业变成了以分数论职业,细思恐极。


来到了大学以后,弊病随之展现。因为不喜欢,所以没动力,因为没动力,所以学不会,因为学不会,就更不喜欢。那些小时候都想成为“科学家”的孩子们,有的去当码农,有的去当医生,有的当律师,如果你小心翼翼地问他们喜欢这个专业吗,他们会告诉你,还好吧,干一行爱一行。大学的一个老师说过,对于在座的各位,可能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考到这里来。真的不能再真的话总是刺耳,因为它割开的是血淋淋的现实。等反应过来才去做出选择,为之晚矣。那些梦想被狗吃了的少年,或者更多的都没有梦想被狗吃的少年,都沦为了这个教育的牺牲品,而优质大学的学生们还以为自己沾了应试教育的光,就像被人卖了个高价还为自己沾沾自喜一般。一个没有使一个人成为他注定要成为的人的教育,便是筛选出来人才,然后浪费他们本应更牛逼的人生。


说了这么多,我是想说些什么呢?


第一,如果有强烈的感觉,我就是为那一行而生,而与我现在所学完全关系,那转专业还来得及,你注定要成为的是那个人,不是现在的你,醒醒,去做那个更牛逼的人。


第二,貌似各大学校开始二专报名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可以让你们骗到更多的学生报名,请联系我。


评论

© 赵璟浩 | Powered by LOFTER